全球这盘大棋,最近真是让人看不懂了。战火烧得正旺的乌克兰,其经济和银行系统居然还能硬撑着,国际社会一直在后面输血。反观瑞士,那个我们印象里稳如泰山、中立了快两百年的金融巨头,现在却一屁股坐进了信任危机,钱哗啦啦地往外跑。这反差,真是让人跌破眼镜,不得不重新琢磨:这世界,到底怎么了?
瑞士中立,变了味儿?
瑞士这个国家,自打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,就打出了“永久中立”这张王牌。山多地形险,两次世界大战它都躲过去了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。金融业发达,钟表更是精工细作,简直是富裕的代名词。
瑞士银行,以前可是全球富豪的“金字招牌”。谁不想把钱放个绝对安全、隐私滴水不漏的地方?它靠着这股子承诺,成了全球公认的“资金避风港”,信誉值拉满。
可最近几年,风向变了。前年,瑞士突然宣布,要跟着大伙儿一起制裁某个大国,结果冻结了人家一大笔钱。有说82.3亿美元的,也有说300亿欧元的,反正数字不小。
这事儿一出,大家伙儿都傻眼了。说好的中立呢?这分明是告诉全世界,瑞士的资产安全承诺,不再是无条件的了。以前的“避风港”,瞬间就有了“看人下菜碟”的意思。
随后,去年它又跟美国(当时特朗普总统领导下)等国签了协议,同意公开客户的金融账户信息。这下好了,瑞士银行引以为傲的保密制度,几乎被扒了个精光,彻底失去了独特性。
这些政策上的大转弯,一下子就把瑞士苦心经营的国家信誉给砸了个稀烂。曾经固若金汤的信任基础,在国际压力和它自己的折腾下,硬生生裂开了好几道口子。
钱袋子,漏了个大洞!
信誉没了,政策也变了,瑞士金融业的吸引力自然就大打折扣。去年三月,那个有着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银行,说倒就倒,全球金融圈都炸了锅。瑞信的垮台,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。
它自己作的孽不少,高风险投资、管理一塌糊涂,高管丑闻也层出不穷。比如2019年的“间谍门”,2021年又因为Archegos基金亏了56亿美元,这些都暴露了它内部风控的千疮百孔。
最终,2022年客户们吓得纷纷挤兑,存款像瀑布一样往外流,对瑞信的信心彻底崩塌。瑞士政府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,让瑞银集团花30亿瑞郎把瑞信给强制收了。
虽然暂时避免了更大的金融海啸,可瑞银一下变得更庞大了,又让人开始担心“大到不能倒”的系统性风险。这不,瑞士金融业的资本外流,也跟着开了闸。
前年第一季度,哗啦啦流走了600多亿瑞郎。今年某个季度,瑞银自己都报告说,客户资金单季流失了1270亿瑞郎,这笔钱,相当于瑞士全年GDP的15%啊!
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最近一公布,苏黎世和日内瓦的排名都跌得厉害,这说明啥?国际地位,实实在在在下滑。与此同时,别的地方可没闲着,纷纷抢着上位。
迪拜,凭着低税和宽松的营商环境,吸引了一大票国际对冲基金和资管巨头。新加坡和香港这些亚洲金融中心,也靠着自己的优势和对客户隐私的承诺,成了亚洲富豪转移资金的新宠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瑞士还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外部压力。美国(当时特朗普总统领导下)就曾对瑞士的钟表、工业机械和食品等拳头产品,征收高达39%的关税,简直要命。
瑞士联邦主席当时想跟美国(特朗普政府)好好聊聊关税这事儿,可人家不搭理。瑞士甚至还想过买F35A战斗机,以此作为筹码,希望能争取到跟欧盟一样的15%关税待遇,结果还是吃了闭门羹。
这些外部的重压,让瑞士的制造业企业苦不堪言。要么把生产线搬到欧盟那些关税低的国家,要么就只能裁员,日子是真难过。曾经引以为傲的金融优势和国家信誉,现在是摇摇欲坠。
炮火连天,经济却挺住了?
跟瑞士金融业的愁云惨雾比起来,乌克兰这边的景象,简直让人难以置信。战火烧了这么久,国土一片狼藉,劳动力都跑光了,通胀一度高达20%,可它的经济和银行系统,竟然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。
世界银行今年二月估算,乌克兰未来十年重建,得花5240亿美元,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。然而,去年乌克兰经济居然还增长了2.9%,今年预计也能保持2%的正增长。
乌克兰的银行系统,在行政限制和资本流动管制下,愣是奇迹般地稳住了。要说它为什么能撑住,那国际社会的大规模援助,绝对是它经济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冲突三年下来,乌克兰累计拿到了大约2670亿欧元的国际援助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欧盟承诺了一笔又一笔的贷款和援助,比如今年一月先给了30亿欧元,全年计划给181亿,三月又补了35亿。
世界粮食计划署也从前年三月开始,源源不断地送去粮食和现金。国际社会甚至在琢磨,要不要把冻结的某个大国资产拿来做抵押,给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援助。
乌克兰政府自己,大部分收入都拿去打仗了,可国际伙伴们送来了850亿美元的经济和发展援助,硬是填补了它巨大的财政窟窿。
今年,乌克兰还面临着35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,不过其中200亿,又将由外国援助来覆盖。虽然财政压力巨大,挑战也摆在那里,但外部的“输血”,实实在在地让乌克兰经济的血脉得以延续。
在生死存亡的关头,乌克兰赢得了全球的广泛同情和支持,这股力量,成了它抵御一切冲击的关键。
乱世求生,小国何去何从?
瑞士和乌克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,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全球秩序大洗牌的时候,那些老一套的国家生存法则,似乎不灵了。小国,不再是简单地“站队”那么回事儿。
它们的核心竞争力、国家信誉,还有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,这些加起来,才真正决定了它们在这盘全球大棋局里的命运。瑞士的经历告诉我们,哪怕是长期中立、经济再强的小国,一旦核心信誉被侵蚀,优势被削弱,也可能一下子就陷入泥潭。
它一系列的政策动作,让人觉得它在大国博弈中,显得有点身不由己,甚至是被摆布了。而乌克兰的故事则恰恰相反,在那种极端的危机下,国际社会的集体支持,加上国家自身的韧劲儿,反而成了它抵御冲击、活下去的底气。
这种来自全球的同情和支持,给乌克兰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。在新全球格局下,国家之间的信任、对核心竞争力的坚守,以及灵活的外交策略,对小国未来的发展,真是太重要了。
盲目站队,或者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,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。这不只是简单地看“谁先倒下”的问题,而是在告诉我们,一个旧时代正在落幕,未来国际关系和国家角色,都得重新定义了。
笔者以为
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,融泽汇配资,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