诺曼底的风,带着咸味,吹过80年的光阴。
拜登、马克龙、泽连斯基……西方的头面人物们站在一起,场面宏大,情谊真切。他们纪念登陆,致敬英雄,宣誓捍卫自由。镜头之下,这是一场完美的团结秀,一场正义对邪恶的当代重演。
但真正的戏肉,不在于谁来了,而在于谁没来。
那个克里姆林宫的主人,那个继承了当年苏联红军遗产的男人,被刻意地排除在外。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外交失礼,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“历史手术”。手术的目的,是切掉一段让西方感到尴尬、却又无法否认的记忆。
这个局的核心靶子,就是俄罗斯在二战中的“功绩合法性”。
想在乌克兰战场上彻底孤立今天的俄罗斯,就必须先在历史的战场上,让昨天的苏联“消失”。你不能一边号召全世界联合对抗“莫斯科的侵略”,一边又承认正是这个“莫斯科”,当年碾碎了纳粹德国80%的陆军主力。
这两种叙事,在逻辑上是打架的。所以,必须选一个。
西方的选择,是把诺曼底登陆捧上神坛。
D-Day,毫无疑问是伟大的。美英联军的勇气和牺牲,改变了战争的进程。但它是不是故事的全部?甚至,是不是故事的主体?
数字是冰冷的。从1941年到1944年,当美英主要在北非和意大利与德军周旋时,苏德战场上,数百万军队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绞杀。斯大林格勒、库尔斯克、巴格拉季昂……这些名字背后,是成千上万个村庄的毁灭,是整整一代苏联男人的消亡。
2700万。这是苏联付出的死亡人数。相比之下,美国是40万,英国是45万。
当西方领袖在诺曼底的海滩上追忆几万人的牺牲时,普京就在莫斯科的红场上,用2700万个亡魂,向全世界发问:
谁,才是二战欧洲战场的砥柱?
这场历史叙事权的争夺战,普京从不缺席。每年的5月9日,胜利日大阅兵,就是他最重要的反击阵地。坦克、导弹、“不朽军团”游行……所有这些,都不是为了炫耀武力,而是在进行一场国家级别的“记忆防御战”。
他在用钢铁和仪式,不断重复一个简单的事实:是我们,用尸山血海淹没了纳粹的战争机器。你们的诺曼底,是在我们已经打断了对手脊梁骨之后,才开辟的第二战场。
这种“并置”充满了巨大的张力。
一边,是诺曼底精心修剪的草坪,精致的晚宴,和政治家们优雅的祝酒词。这是一个被好莱坞包装过的,干净、体面、充满英雄主义的战争故事。
另一边,是东线战场泥泞的冻土,是集体农庄的废墟,是马特洛索夫用胸膛堵住的机枪眼。这是一个肮脏、残酷、充满绝望与野蛮的,却更接近真实的故事。
西方选择讲述第一个故事,因为它服务于当下的利益。一个由美国拯救的欧洲,自然应该继续听命于美国。一个被苏联蹂躏过的东欧,自然应该恐惧今天的俄罗斯。
而普京,则死死抓住第二个故事。因为这是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合法性的最后基石。一旦失去了“纳粹战胜者”这顶桂冠,俄罗斯在道义上,就什么都不剩了。
所以,这根本不是一场关于历史的辩论。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博弈。
历史,在这里成了一种战略资源,一个可以被任意开采、提纯、甚至扭曲的矿藏。泽连斯基被邀请到诺曼底,本身就是最辛辣的讽刺——一个正在将国内一部分二战老兵的“苏联”身份视为历史包袱的国家,却被邀请去纪念一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。
这一切操作的最终目的,是为未来的冲突铺路。
当一代人彻底忘记了红军曾在柏林插上红旗,忘记了是谁解放了奥斯维辛,那么,将俄罗斯彻底定义为“人类公敌”,就再也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了。
一场精心设计的遗忘,比子弹更具杀伤力。它杀死的,是历史本身。
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,融泽汇配资,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