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最近都在问,为什么我玩了七八年的老游戏,现在感觉越来越陌生,跟换了个游戏似的?
为什么那些曾经让我沉迷的牛逼设定,现在被改得面目全非,一股子弱智的味道?
为什么官方总喜欢搞一些阳间人看不懂的阴间操作,把老玩家当孙子一样反复摩擦?
一开始我也不懂,我以为是项目组换了几个策划,或者KPI压力太大,大家脑子瓦特了。
直到我最近翻到一句据说是希特勒说的狠话,我才一瞬间头皮发麻,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。
那句话是这么说的:
“要消灭一个民族,首先瓦解它的文化;要瓦解它的文化,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;要消灭这种语言,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。”
你看,一套完整的,从根上刨的组合拳。
这套逻辑,你把它原封不动地搬到今天的游戏圈,会发现那些让你血压飙升的骚操作,居然每一个步骤都完美地对上了。
简直就是一本《游戏社区文化灭绝执行手册》。
一
我们先聊第一步,消灭语言。
什么是语言?在一个民族,是汉语是英语。在一个游戏里,什么是语言?
是这个游戏独有的“黑话”、是它的世界观、是它的背景故事、是所有玩家共同认可的“梗”和“语境”。
比如,山口山的玩家见面会说“为了部落”或者“愿圣光忽悠着你”,星际玩家会聊“飞龙骑脸怎么输”,魂系玩家会交流“防火女嘿嘿嘿”。
这些东西,就是专属于这个游戏玩家的“语言”。
它构建了一个身份认同的壁垒,当你能听懂这些黑话的时候,你就是“自己人”。
这套语言体系,本质上是游戏文化最浅层,但也是最坚固的护城河。
好了,现在“文化灭绝”开始了。
厂商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污染乃至摧毁这套语言。
最典型的操作,就是“吃书”。
一个运营了十年的IP,突然为了出一个新版本或者拍个电影,把过去最核心的角色设定给推翻了。英雄变成了懦夫,恶棍突然被洗白,坚守的信条变成了笑话。
你作为一个老玩家,你脑子里根深蒂固的“语言”被官方亲手否定了,你跟新玩家去科普,人家只会觉得你是个活在上个版本的傻子。
另一种操作,是“简化”。
把原本复杂、充满魅力的世界观,简化成“光明对抗邪恶”这种三岁小孩都能看懂的剧情。把需要几十万字才能讲清楚的种族历史,压缩成几句苍白的介绍。
老玩家的“语言”里,充满了细节和深度,这是他们优越感的来源。
而厂商用“简化”这把钝刀,一刀一刀割掉了这些深度,让语言变得肤浅,让所有人都能“轻松理解”。
当一个游戏的“语言”被稀释到和市面上其他快餐游戏没什么区别时,它的独特性就死了。
第一步,完成。
说真的,这操作我反正是没看懂。
二
语言瓦解了,下一步就是捣毁更深层次的“文化”。
游戏的文化是什么?
不是官网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片,而是玩家群体在长期游玩中,自发形成的一种“生态”和“共识”。
比如,一个硬核动作游戏的文化,可能是崇拜技术、尊重强者、以能打出最华丽的连招为荣。
一个策略游戏的文化,可能是鄙视无脑、热衷于复盘、以构筑出最骚的套路为乐。
一个MMORPG的文化,可能是公会大于天、兄弟情谊重、为了团队荣誉可以三天三夜不下线。
这种“文化”,是维系一个游戏核心社区的灵魂。
那么,要怎么摧毁它?
太简单了,从根本上改变游戏的“奖惩机制”,也就是改变“玩法”。
你不是硬核动作游戏吗?我直接出一个“一刀999”的氪金神器,你练了十年功,不如人家首充6块钱。你看那个崇拜技术的文化还存不存在?瞬间崩塌。
你不是讲究策略深度吗?我直接推出几个“数值超模”的无脑角色,闭着眼睛按技能就能赢。你看那个热衷复盘的文化还剩下什么?只剩下攀比谁更欧、谁更能氪。
你不是讲究公会情谊吗?我疯狂开新区、开滚服,用各种福利把人往新服里引。一个月合一次区,老人走完一波又一波。你看那点脆弱的兄弟情,在“战力排行榜”的诱惑面前,算个屁?
这种玩法上的“釜底抽薪”,是最高效的文化瓦解术。
它在传递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:
你们过去所珍视的、所骄傲的、所坚持的一切,在这个游戏的新版本里,一文不值。
我们现在推崇的,是花钱、是速成、是简单粗暴。
老玩家所构建的文化大厦,就这么被官方自己拿着炸药包,从地基给炸了。
而那些捍卫旧文化的老玩家,会被打上“游戏遗老”、“婆罗门”的标签,被滚滚而来的新时代,碾得粉碎。
三
最骚的,也是最核心的一步来了。
“要消灭这种语言,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。”
什么是游戏的“学校”?
是新手村,是教学关,是所有新玩家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站。
“学校”的作用,是教育。它负责告诉新来的孩子们,我们这个世界,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什么是值得追求的。
在过去,一个好游戏的“学校”,会教你这个世界宏大的历史,教你那些基础但重要的操作技巧,让你在一次次失败中理解游戏的核心乐趣。它在培养一个“合格的公民”。
而现在,“文化灭绝”式的“学校”是怎么做的?
它只教你一件事:如何花钱。
你一进游戏,一个巨大的“首充礼包”弹你脸上。
你打不过一个小怪,一个“战力提升”的箭头疯狂闪烁,点进去就是商城。
你跑两步路,一个“VIP特权”告诉你充钱就能传送。
新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,都指向一个消费场景。
这所“学校”,从根上就扭曲了教育的目的。它不再培养玩家对游戏世界的热爱和探索欲,而是在筛选“合格的付费用户”。
(当然,厂商会管这个叫‘降低入门门槛’,说辞都给你想好了)
经过这所“学校”洗礼出来的新玩家,他们脑子里压根就没有“游戏文化”这个概念。
他们不知道这个游戏曾经的历史,不理解老玩家坚持的所谓“情怀”,他们只认一件事——谁充的钱多,谁就是爹。
当这批“新毕业生”大规模涌入游戏社区,会发生什么?
他们会用自己那套“充钱就是真理”的价值观,去冲击老玩家的文化体系。
老玩家说“技术”,他们说“充钱”。
老玩家说“剧情”,他们说“充钱”。
老玩家说“平衡”,他们说“你穷别玩”。
这就是终极的“文化灭绝”——换种。
通过改造“学校”,厂商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更符合他们商业利益的“新人类”。
这整个过程,就是为了一个目的。换人。
把那些又老又忠诚,但是消费能力和意愿都有限的老玩家,换掉。换成谁?换成那些更冲动、更在乎短期刺激、更愿意为虚荣付费的“新韭菜”。
这真的很重要。我是说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吗?
为什么你的老游戏越来越陌生?因为它已经不是为你服务的了。
你,和你的“文化”、“语言”、“情怀”,都只是被时代抛弃的代价。
厂商并不是不懂游戏,更不是蠢。
恰恰相反,他们比任何人都懂人性,懂这套来自历史深处的、阴暗的、但是无比高效的“文化灭绝”手册。
他们不是在做游戏,他们是在做一场不动声色的“人口置换”。
这,才是游戏圈最残酷的现实——
有时候,杀死一个游戏最好的办法,就是让它活着。
活着,但是换个活法。
你觉得呢?是不是这个理儿……?
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倡导文明、健康的社会风气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。
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,融泽汇配资,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